張金鶚為無殼蝸牛站台
|
好房網News記者黃佩珊/整理報導 針對「都市危險及老舊建築物加速重建條例」及「都市更新條例」,政大地政系特聘教張金鶚肯定修法的目的是為了確保居住安全、改善市容,但他也提出,獎勵過多的話,會造成政府財政更加困難,全民補助少數有失公允。張金鶚指出,都更不是「白吃的午餐」,他建議政府及社會也要容許「不完美」,讓小部分的老屋整建維護共同並存,採用「多元都更模式」。 主播黃佩珊訪問政大地政系特聘教張金鶚,針對都更同意門檻上修為1/2,政府代拆前須先調處,以及危險老屋條例的實施,請教能讓都更進行得更順利嗎?張金鶚說,政府立意良善,但是否能夠解決當前都更困境,仍有待觀察。
全國有44%房屋已經超過30年,這些老屋面臨耐震系數不夠、結構安全等問題,立法院4月底三讀通過「都市危險及老舊建築物加速重建條例」,明訂經評估需拆除重建的三十年以上老屋,或海砂屋等危險建築物,享有一點三倍基準容積或一點一五倍原建築容積獎勵。五年內申請者,重建期間免徵地價稅;重建後,地價稅、房屋稅減半徵收兩年。 張金鶚表示,政府修法立意良善,希望讓整體市容更好,公眾也能享有安全的居住品質。不過,張金鶚擔心對於危險建築的奬勵過多,會變相鼓勵某些人為申請奬勵而在房屋上動一些手腳,而且以賦稅角度來看,政府給予補助,財政負擔加大,把全民納稅錢補助老舊建築重建,對於租屋族、無殼蝸牛來說,很不公平。 過去都更發生了許多問題,包括東區正義國宅都更案,58歲的地主王克強遭到槍擊;文林苑都更案讓士林的王家人,從平凡的中產家庭,變成媒體口中要價兩億的「貪婪釘子戶」。 內政部大幅翻修《都市更新條例》,希望改善過去爭議性的問題,加速重建步伐。被大法官宣告違憲的同意戶門檻,未來都市計畫事業概要同意比例將由現行的10分之1,提高至2分之1;代為拆遷機制也須由地方政府介入調處,只要有住戶不願意搬遷,地方政府要主動介入調處;如不服調處結果,可提起行政救濟之機制。 張金鶚表示,都更有五大迷失: 第一個迷失是:不同區位價值不同,但有些屋主以為都市更新是「白吃午餐」,老屋換新屋可以不要出錢。 第二個迷失是:以為政府提供越多獎勵與優惠,便可加速都更推動績效。卻沒有考量容積獎勵與稅負優惠的公共利益與正當性。 第三個迷失是:不清楚自己都更財產權益價值,深怕吃虧被騙,因此,不是漫天喊價,就是等待成為都更最後同意戶,才可獲得最大利益。 第四個迷失是:未顧及都市更新的「程序正義」,要求政府展現魄力,對都更不同意戶即予強制拆除。 第五個迷失是:不能容許「不完美」小部分的老屋整建維護並存環境。 張金鶚建議,政府應廣設「都更諮詢服務中心」,大量宣導正確觀念,並提供個案諮詢服務。而政府與都更實施者,應該詳細計算說明都更個案提供的公共利益及外部性效益,同時計算容積獎勵與稅負優惠的價值。 此外,必須透過專業NGO建立「協商平台」,提供公正公開透明的專業協商機制,並協助少數者解決困境。而「多元都更模式」才能減少爭議,都更才能遍地開花,都市發展也會更有彈性與特色。 |